3月20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 ,名单列出了5本预警期刊,并注明预警原因为“论文工厂”。所谓“论文工厂 ”,就是将成批生产的论文以科研人员名义投稿给期刊并收取费用,或兜售署名权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为他们提供可轻松发表的论文 。而接收这类论文的期刊往往也因质量关把控不严,导致“注水”严重,进而遭到质疑。
图源: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官方公众号“期刊分区表”
学界苦“水刊”久矣。为了规范科研行为 、优化学术环境 ,近年来,不少高校、科研机构都出台了针对学术期刊的“负面清单 ”“黑名单”“预警名单”。
期刊“注水 ”?拉黑了!
2024年末,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2024年华政研究生教育十大亮点” ,提到学校已更新论文期刊“负面清单”至第四版 。“负面清单 ”实施七年来规范了学生的科研行为,研究生在“负面清单”期刊发文数量减少97.8%。
作为国内最早制订研究生论文期刊“负面清单”的高校,2018年1月 ,华东政法大学发布《关于建立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决定负面清单所列举的期刊杂志在研究生评奖、评优和项目评审过程中不予认定成果和计分。此后,这份清单每两年更新一次 ,并为多所高校认可援引 。
2022年,河南大学发布《河南大学科技论文发表管理办法》,其中第十四条规定:“自中国科学院公布期刊预警名单之日起,在预警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不予报销论文发表的相关费用,不予计入科研贡献积分,在各类评审评价中不予认可。 ”
仅近3个月 ,就有上海政法学院、沈阳农业大学 、山西电子科技学院等多所高校建立学术期刊“预警清单”制度或发布“黑名单”。高校为何集体公开对期刊“开炮 ”?这与期刊投稿背后的乱象有关 。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熟蛋返生孵小鸡”事件。2021年初,《写真地理》杂志因刊发这篇违背常识的伪科学论文引发舆论关注,此后被停刊整顿。对此 ,网友评价“一个敢写,一个敢发” 。有媒体披露,该刊编辑曾回应“给钱没有发不了的” ,即版面费是发文的唯一“通行证 ”。
虚假评审、版面费虚高、期刊商业化严重……一系列投稿乱象拉响了警报。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支持相关机构发布国内和国际学术期刊预警名单”“将罔顾学术质量、管理混乱、商业利益至上 ,造成恶劣影响的学术期刊,列入黑名单” 。2021年5月,中宣部 、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再次提到“支持相关科研教育机构针对罔顾学术质量、商业利益至上的期刊建立预警名单 ”。
建立黑名单时 ,国内高校通常参考两份名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年度《学术论文负面期刊清单》。2024年2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微信公众号“期刊分区表”发布了2024年度《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并首次指出了预警原因为引用操纵 、论文工厂、中国作者占比畸高等学术不端或不当行为。此前 ,文献情报中心曾于2020年、2021年 、2023年3次发布当年度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 。
2024年度《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图源:期刊分区表公众号)
“一棒子打死”,被误伤咋办?
“同一份期刊也有好论文啊,不能一棒子打死。 ”
“这不对吧?XX期刊整改过后水准提升了 ,怎么还在名单上?”
“XX期刊太冤了,明明是盗版质量差,怎么能怪到正版头上。”
的确 ,通过列出期刊“黑名单 ”,有效避免了一些质量低下、管理不规范的期刊成为“垃圾论文”的箩筐,也有效遏制了论文买卖等不正之风 ,有利于推动主办方提升办刊水平,但与此制定负面清单的标准和依据可能存在争议,如果标准不明确或不合理,可能会误将一些有潜力或特定领域有价值的期刊列入负面清单 ,或遗漏一些真正存在问题的期刊 。
某高校将期刊列入负面清单的情形
“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成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首次发布《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时就曾说明这一点。尽管初衷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提示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实行过程中却容易出现“一刀切 ”“一棒子打死”的情况 。
从期刊主办方的角度来说 ,“黑名单”明明年年都有更新,但一些机构、单位在援引时为了确保不放过“漏网之鱼”往往是合并使用。历史上曾经上过“黑名单 ”但经过整改已取得成效的期刊表示“很冤”:一旦曾经上过“黑名单”,就很有可能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彻底打入“冷宫 ”。
而对于教师 、学生而言,由于在预警期刊上发论文往往一律不给报销或不认定为有效的科研成果,意味着选择期刊时更需要小心翼翼 ,甚至是保守——要注意规避所有已经出现在黑名单上,并且有风向要进“黑名单”的期刊;而一旦时运不济,此前发出的论文所在期刊在“黑名单”更新时被纳入 ,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计量与评价部主任杨立英在接受采访时曾建议,科研管理部门在采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具体情况,不搞“一刀切 ”。
“黑名单”,治标不治本
“水刊”泛滥——高校要严格学术管理 ,表面上看,这是一条理所当然的路径。但“水刊 ”为什么有市场?教师评职称需要发论文,研究生毕业需要发论文 ,学生评优评奖需要发论文……人人都要发论文,但僧多粥少,有需求 ,自然也就有了市场 。
“水刊”长盛不衰,其背后的原因之一是评价机制导向的错位。
《中国科学报》曾将高校建立期刊“黑名单”的举措比作扑火,该报指出 ,防火的根本不能是“哪里有火扑哪里 ”,关键还要找出背后的火源,提出更全面的防火措施。“黑名单”只是救急 ,但实在治标不治本。说到底,还是得减少发论文的需求量 。
201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 、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高校“破五唯”改革正式启动,此后 ,多项有关破除“唯论文 ”倾向的文件频频出台。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改进高等学校评价 ,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 、引用率等数量指标;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不得将论文数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坚决克服“唯论文”等“五唯”顽瘴痼疾 。
高校、机构建立期刊“黑名单 ” ,其初衷是为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净化科研风气,确保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得到认可,但部分论文由于“一刀切”被错判也实在冤枉。而以上种种 ,都与评价体系的错位脱离不开。在通过黑名单“救火”的我们更期待通过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改革隔离背后的火源 。
参考资料:
[1]2024年华政研究生教育十大亮点
https://mp.weixin.qq.com/s/NTr-ocyOqg1NZgKS2W04Ww
[2]华东政法:论文期刊“负面清单 ”实施七年,已更新至第四版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138981
[3]还有多少学术期刊沦为“垃圾论文”的箩筐?
https://mp.weixin.qq.com/s/Shbx5U-LiSy0Gxca8tsmmQ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5/30/content_5294886.htm
[5]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http://www.nopss.gov.cn/n1/2021/0708/c362661-32152337.html
[6]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24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正式发布!
https://mp.weixin.qq.com/s/0-6ABLPZ5VCMV-J5kdwJ5g
[7]【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转发华东政法大学关于更新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
https://www.glc.edu.cn/info/1374/27421.htm
[8]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http://www.igg.cas.cn/xwzx/kyjz/202101/t20210101_5849507.html
[9]成都医学院科技处
https://kjc.cmc.edu.cn/info/1006/1724.htm
[10]冰点周刊:这次预警,让一本期刊在中国一年的收入少了7000万
https://mp.weixin.qq.com/s/MLjrBQONMjwQcS37NRq9Yw
[11]中国科学报:“黑名单”能否堵死“烂期刊 ”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5/345935.shtm
[12]0论文 ,升教授
https://mp.weixin.qq.com/s/Ig3VMmBenbUD65yoiwaX9Q?token=507604118&lang=zh_CN